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政务 >> 政府文件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21-08-20 09:04 来源:中国·甘肃 编辑:张玉芳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深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甘政办发〔2021〕70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8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1年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办发〔2021〕20号)要求,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强化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继续着力推动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一、扎实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

  (一)建立高效领导体制。各地要把医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由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一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充分发挥医改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将医改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市州人民政府负责)

  (二)建立健全联动机制。进一步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以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为手段,以药品(耗材)降价为突破口,同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薪酬、医保支付等综合改革。(省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落实政府投入责任。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偿债主体责任,按照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办法测算、认定、清理公立医院合规债务。按规定落实对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及设备购置,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政策性亏损,以及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紧急救治、支边、支农公共服务等投入责任,突出公立医院公益性。修订完善我省药品零差率补助办法。(各市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人社厅、省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四)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出台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遴选部分市、县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扩大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对省级试点医院进行考核评估。(省卫生健康委、省政府国资委、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医保局、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建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和强化公益性导向,建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按照考核结果对全省所有三级、二级公立医院进行排名,将考核排名通报至各级政府,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省卫生健康委、省政府国资委、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医保局、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健全完善医院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建立书记、院长定期沟通制度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执行情况年度报告制度。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市属及以上公立医院、设党委的公立医院实行党委书记、院长分设。(省卫生健康委、省政府国资委、省教育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联动改革

  (七)推动药品耗材集中采购。落实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开展省级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在落实医疗机构采购结算主体责任的前提下,探索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全面落实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落实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医保基金预付制度,提高药品货款支付效率。加大力度推进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使用。实施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推进统一的医保药品、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标准,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在监管、医疗、医保等领域的衔接应用。(省医保局、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增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会商联动机制,做好短缺药品储备工作。加强儿童用药供应保障。加强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和用药规范管理,促进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内部用药衔接。制定印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省工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以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手术、中医特色项目等诊疗服务价格为调整重点,并适当向薄弱学科予以倾斜,逐步提高诊疗服务收入在医疗总收入中的比例。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支持临床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依法依规改革优化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的行为规则和相关成本监审听证目录,探索采取简明易行的方式开展成本调查和听取意见。(省医保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庆阳市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以及定西市、武威市、陇南市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国家试点,扩大省级试点。出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额付费办法,落实结余部分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医保政策,引导恢复期和康复期患者到基层就诊。(省医保局、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和优化省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等有关要求,加快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拓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经费渠道,合理确定人员支出占比。鼓励对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实行年薪制。改革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价机制,合理设置评价标准,突出品德、能力、业绩、服务年限等导向,增加临床工作数量和质量指标,淡化论文数量,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扎根防病治病一线。(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加强全科、儿科、妇产科、麻醉、精神、临床药师、公共卫生和老年医学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积极推动市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实行公开招聘备案制、承诺制。医疗卫生单位可在政策范围内,自主制定、发布、调整人才引进计划,自主设置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的任职资格和考察程序,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按规定采取公开考核与考察的方式招聘。实施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政策。全面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个同等对待”(面向社会招收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培训对象培训合格当年在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在招聘、派遣、落户等方面,按当年应届毕业生同等对待。对经住培合格的本科学历临床医师,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与临床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内容。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加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将定向生违约情况纳入信用信息管理。鼓励和支持各地创新方式,多形式、多渠道为学校配备校医。(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十三)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集中优势资源,争创儿科、心血管、呼吸、神经疾病、肿瘤、创伤、传染病专业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或国家医学中心分中心,争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10—15个。鼓励优质三级甲等医院以一院多区或建设分院的形式发展。积极支持社会办医发展。优化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健康委、省人社厅、省政府国资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制定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政策文件。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社区医院。持续推进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服务和管理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急危重症5大救治中心建设。继续推动县域5个医学中心建设,县域检验、心电、影像中心使用覆盖率达到90%以上。(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医保局、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充分发挥专科(技术)联盟牵头单位作用,实现联盟覆盖的250个县级分级诊疗病种全部在县级成员单位诊治;30种大病80%的患者在县级成员单位诊治;联盟内部90%的诊疗、检查在县级成员单位完成,与牵头医院实现同质化服务。社会办医疗机构可牵头组建或参加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发展改革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深入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力争40%以上的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基本标准、8%的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选建一批基层医师培训基地,建立“线上+线下”的基层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在确保脱贫人口应签尽签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常住人口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范围。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增效并探索开展灵活多样的签约服务周期。落实乡村医生待遇。(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争创中医骨伤、针灸等专业的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省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中医康复中心和中医治未病中心。遴选10家县级中医医院实施服务能力提升项目,10家中医医院开展中医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项目。推进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加快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好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政策。(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十八)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切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体系。推动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评估、研判、决策机制,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提升接种能力,确保全省疫苗接种工作稳妥有序推进。加强疾控机构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持续提升疾控队伍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防控处置能力。(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政府外事办、省医保局、省药监局、兰州海关、省民航机场集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功能定位,激活疾控机构运行活力,探索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新机制。构建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加快推进省人民医院、兰大二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在张掖市、天水市、临夏州规划建设区域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各市州依托1—2家市级医院建设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或单独建设传染病医院,各县市区依托1—2家县级医院建设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加强公共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医师制度,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持续推进健康甘肃行动。建立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大力普及健康知识,提升群众健康意识。强化市场监管,坚决依法打击非法营销保健品、坑蒙拐骗等行为。推进基本公共卫务均等化。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扩大高发癌症筛查覆盖范围,启动县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中心建设试点。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超重肥胖防控。加强艾滋病、地方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推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推进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省卫生健康委、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体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督导评价等职能,督促各级医疗机构落实疾病预防控制职责。搭建防治结合、人员柔性流动的平台。完善县级医院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完善妇幼保健机构内部管理,提供防治结合的医疗保健服务。积极推进全省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康复站建设,提升省、市级职业病防治、监测、诊断治疗和康复能力。(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统筹推进相关重点领域改革

  (二十二)深入推进区域综合医改。积极推动试点地区落实政府投入责任、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做实分级诊疗,实现医生、基金、患者“三下沉”。实行改革试点“有进有出”,将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地区调整为白银市、庆阳市、嘉峪关市以及凉州区、玉门市、高台县、庄浪县、成县。(省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三)推进健康信息化建设。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接入甘肃省医学影像共享交换平台,将影像等检查检验数据和报告向医疗机构及患者本人有序开放。提高全省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应用水平,实现远程医疗进科室、跨场景应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广泛开展各类疑难病症的远程会诊。注重线下服务人性化,切实解决老年人等群体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际问题。完善药品网络销售监管工作机制,严格实行监管。(省工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药监局、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四)改善群众服务体验。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中医综合诊疗模式。优化日间诊疗模式,三级医院全部开展日间手术。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开展精准用药服务。进一步推进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服务。完善“互联网+”医疗在线支付工作,改善结算模式,开展诊间(床旁)结算。推进先诊疗后结算或一站式缴费改革试点。(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五)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全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现检验、影像、超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对检查检验费用占比高的医院进行重点检查,应该互认但没有互认的,由相关医院、责任医师向患者退回相关检查费用;应该互认但达不到互认要求的,由首诊医院、相关质控中心以及支援医院承担检查费用。考核和处理结果要在全省通报。(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六)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加快推进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健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做实基本医保市级统筹,为下一步实现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奠定基础。基本实现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统筹地区全覆盖,探索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完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协议管理,积极推进“掌上办”“网上办”等便民服务。(省医保局、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七)严格监督管理。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督察机制。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依法执业自查制度和诚信执业信用分级考评制度。建立医疗机构准入退出机制。深化医保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加强医保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加强原料药反垄断监管。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飞行检查等精准监管机制,强化监管结果公开和责任追究。(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医保局、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勇于担当作为,敢于触碰利益,大力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持续深化医改,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细。省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任务台账,按季度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