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政务 >> 政务动态

首趟1200吨中欧泥炭班列入甘 科技创新赋能甘肃绿色农业提质增效

22-10-10 09:08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编辑:张玉芳

【专题】喜迎二十大甘肃新答卷

  原标题:首趟1200吨 中欧泥炭班列入甘

  科技创新赋能甘肃绿色农业提质增效

  泥炭班列抵达兰州铁路口岸。

  中国甘肃网10月10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武永明)为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发展倡议,通过引进东欧优质泥炭资源,创建甘肃泥炭基质生产、泥炭腐植酸水溶肥、泥炭生物有机肥县域经济企业集群等,推动我省现代农业跃上转型升级的新起点,作为专业从事泥炭跨境供应链引进、推广及泥炭资源综合研发与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的企业,天赈裕民(兰州)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历时一年多的各方运筹,拿到了从东欧地区向甘肃引进十万吨优质泥炭资源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订单。

  10月9日,首趟1200吨中欧泥炭班列顺利抵达兰州新区中川北站,来自中央及省内20余家主流新闻媒体的记者共同见证了首趟班列入甘接车和入园仪式,并参加了由甘肃新媒体集团指导,天赈裕民(兰州)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赈裕民公司)主办,兰州晨报策划的“首趟中欧泥炭班列入甘”全媒体项目推介会。这也是奔流新闻·兰州晨报在努力加快媒体融合进程中,充分发挥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融媒会客厅”的聚合功能,广泛调动中央和省上两级主流媒体资源,首次深入社会、走向基层,以全媒体宣传形态,更好地服务于各行各业的一次全新探索和尝试。

  推介会上,天赈裕民公司董事长赵斌介绍了首趟1200吨中欧泥炭班列进甘肃的项目背景以及未来规划。他表示,中欧泥炭班列首次开进甘肃,将全方位服务于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推动我省泥炭引进、加工、应用、推广实体经济等领域协同发展,打造我省泥炭产品加工和推广应用产业集群,推动我省设施农业和都市农业以及土壤改良和耕地质量提升快速发展。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泥炭工业分会、国际泥炭学会中国分会秘书长、东北师范大学泥炭研究所教授孟宪民在推介会上通过现场连线,就泥炭产业市场的发展前景、国际国内泥炭应用领域、泥炭对农业土地改良的价值等问题,与媒体记者进行了交流。

  近年来,天赈裕民公司与东北师范大学泥炭研究所签订了《产学研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与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签订了《校企创新合作协议》;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签订了《新能源项目开发合作框架协议》;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成立了“中国—白俄罗斯土壤改良国际合作科技中心”,同时在中—白工业园申报成立“中国—白俄罗斯泥炭工程技术合作中心”,并在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泥炭工业分会领导下,牵头联合国内从事泥炭领域研究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近百家单位组建的“国家泥炭产业联盟”,已完成相关申报工作。在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泥炭工业分会、国际泥炭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执行会长孟宪民教授主持下,申报工信部《泥炭基质》产品标准的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评审与验收工作,并在国家泥炭产业联盟内整合国内外一流专家在耕地质量提升和废弃荒地修复、泥炭系列产品的科技与研发领域的顶尖技术和经验赋予甘肃农业土壤改良、农田污染治理、泥炭生物有机肥的推广应用提供强大的科技力量支持。在此基础上 “天赈裕民(兰州)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兰州投资建设“兰州泥炭产业园”,形成年产30万吨泥炭腐植酸水溶有机肥生产线、年产5万吨泥炭基质生产线、年产1万吨泥炭吸附剂生产线、兰州泥炭科技馆,并在县域整合与激活大量的有机肥生产型资源构建以5G、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泥炭沃土中小企业集群与泥炭数智农业生态示范园建设。

  对于未来的趋势与发展,赵斌表示,泥炭是最好的土壤改良剂,有不可替代性,目前迫切需要建立横跨境内外的泥炭供应链,加快泥炭技术在甘肃的推广应用。接下来,公司还将致力利用泥炭绿色健康优势,借助数字技术和工业装备赋能,将果菜茶药种植土壤诊断、作物需求大数据通过人工并行算法和机器学习手段,生成满足土壤和作物需求的智慧沃土配方,再通过定制生产和精准施用,实现作物增产、增收、提质、沃土多目标协同,构建完整的泥炭数字沃土产业体系,保障农业发展、农村增绿和农民增收。

  推介会后,参会新闻媒体记者前往永登泥炭试验田进行了参观考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