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兰州市五处文物遗存晋级
原标题:甘肃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我市五处文物遗存晋级
西北师范大学校门
山陕会馆戏楼正面
兰州大学图书馆(积石堂)
张一悟故居大门
兴远寺悬楼
中国甘肃网5月10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5月9日记者获悉,甘肃省政府日前公布了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包括了6大类9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我市5处文物遗存名列其中,分别为兴远寺、红城山陕会馆、兰州大学图书馆、西北师范大学校门、张一悟故居及墓。迄今,我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至4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9处。
我市文物级别和数量得到极大提升
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布,旨在不断提升文物保护管理水平,加强文物遗存的保护利用和价值挖掘研究阐解,纵深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传承。新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91处(含并入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其中包括古遗址30处、古墓葬3处、古建筑16处、石窟寺及石刻1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8处、其他2处。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政府先后公布了9批次累计62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等重大工程的实施和革命文物、黄河文化、石窟寺、岩画等专项调查工作的开展,兰州地区考古和历史研究不断取得新发现、新认识,一大批能够见证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彰显兰州地域文化魅力的重要文物不断涌现,将其升级纳入甘肃省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进一步提升保护管理的层级和水平势在必行。
此次,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以“申报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契机,紧抓机遇,坚持价值优先、重点突出、确保质量的原则,细化申报方案,在对全市文物遗存现状及价值全面评估后,通过实地调查、挖掘价值、编写文本、专家论证推荐等环节,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了申报推荐工作。最终,兴远寺、红城山陕会馆、兰州大学图书馆、西北师范大学校门、张一悟故居及墓5处文物遗存成功升格省级。其中,兴远寺、红城山陕会馆为古建筑类,兰州大学图书馆、西北师范大学校门、张一悟故居及墓均为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
兰州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兰州市5处文物遗存荣升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将极大地提升我市文物级别和数量,进一步优化完善我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体系,持续提升全市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兴远寺:独特建筑风景,留存极少、十分珍贵
兴远寺位于七里河区西园街道文化宫社区孙家台170号,雷坛河西岸台地上。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朝南,传统四合院形式,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寺院由主殿、南北厢房、倒座及倒座外侧临河续建的悬楼组成。1984年10月,经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建筑主殿坐西向东,由二层歇山顶主楼和南北单坡顶配楼组成,平面略呈“凹”字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出廊。配楼南北各两间,进深一间,南楼北边间设有楼梯。南北厢房各三间,进深一间,前出廊,单坡顶,倒座卷棚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外侧续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的单坡顶悬楼。山门内西墙上嵌有嘉庆十年(1805年)兰州府儒学庠员彭成章撰、皋兰县儒学庠员朱庆元书《重修兴远寺碑记》一通。
兴远寺是兰州市目前修建时代较早、保存较为完好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在藏传佛教的传播和藏汉文化的交流方面,以及在地方佛教信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悬楼作为兴远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半依山体、半悬空的独特建筑形制,是兴远寺建造和发展的历史佐证,也是兰州这座城市发展的实物见证。木楼作为兴远寺保存最完整的主体建筑,前檐平板枋置翘(二重门同),这种做法与金天观古建筑群(三清殿)前檐做法相同,且仅见于兰州地区,是研究兰州地方历史建筑的实例。
“悬楼的倒座设计巧妙、结构精美,颇具依山临河的兰州地方建筑特色,是建造过程中木材及梁架受力方式的经验总结,为现代建筑营造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价值,兰州市内留存极少,十分珍贵。”兰州市文旅局文博科科长陈媛霞告诉记者:“兰州悬楼作为山河之间的一道独特建筑风景,曾代表兰州这座城市的历史。现兰州悬楼大部分已完全消失,而兴远寺作为仅存为数不多的悬楼之一,采取必要的保护修缮措施使它得以继续保存和延续,是城市历史价值的体现,同时也会增添城市的文化内涵。”
山陕会馆:记载红城古镇曾经的繁荣兴旺
山陕会馆位于兰州市永登县红城镇宁朔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咸丰七年(1857年)增修。会馆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480平方米,有戏楼、过厅、大殿,建筑面积约262平方米。大殿内南墙有壁画,面积约7.9平方米。过厅有水井一口,戏楼与过厅之间南墙有碑刻3块,北墙有碑刻2块,碑刻长1.4米,高0.75米。
山陕会馆是永登县内仅存的一处会馆建筑,时间较早,对研究当时山西和陕西商人在红城镇及周边的商会组织和商业活动具有一定的研究、考证价值。其文物构成包括戏楼、过厅、大殿三个单体建筑,水井一口,碑刻5块,壁画1幅。1988年12月,经永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永登县内仅存的一处保存完整的清代民间商会组织结构居所会馆建筑,记载着红城古镇曾经的繁荣兴旺。”陈媛霞说:“其建筑布局与建筑形式、结构,都有其独到之处,为研究清代红城的历史地理、水陆交通、经贸往来、民俗民风、建筑艺术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它也是一座较具地方特色、较有艺术价值的建筑,不论对建筑学、民间工艺美术、民族风俗学,还是人类学、美学等方面研究,都是较为珍贵的资料。对研究当时山西和陕西商人在永登及红城镇周边的商会组织和商业活动具有一定的研究、考证价值。”
兰州大学图书馆:甘肃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
兰州大学积石堂即兰州大学城关校区西区图书馆。图书馆始建于1909年、1913年,以清代贡院遗留的“观成堂”为书库,“至公堂”为阅览室,1946年以后修建二层独立馆舍一座,名曰“积石堂”,面积1616平方米。1962年学校迁址于盘旋路,建成7800平方米图书馆楼,辛树帜校长依照校园建筑命名成例,将新馆舍名为“积石堂”。1998年5月,香港邵逸夫先生捐助部分款项,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扩建盘旋路校区(今城关校区西区)图书馆,面积达22000平方米。
积石堂不仅是兰州大学建校的历史见证,也是甘肃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兰州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见证之一,为研究我国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风格演变、高等教育进步、图书馆事业发展等方面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强烈的历史文物品位。
积石堂是教学、科学研究的知识和信息库,是教师和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目前,馆藏拥有纸质文献360余万册(件)、音像资料2000余种,年订购中外文印本报刊3000余种,中外文电子数据库110多个。涵盖理、工、农、文、史、经、哲、法、教育、管、医等十一个学科门类。
其馆藏文献在文史古籍、自然科学、医学、外文权威检索期刊收藏上系统完整,具有特色。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丛书集成、中华文史论丛、中国边疆丛书和方志丛书,还有较多考古图籍和金石甲骨文字著述;善本书有《皇明经世文编》等200余种。正在努力发展成为兰州大学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信息支撑平台、信息素质教育和情报研究咨询中心、兰州大学精神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西北师大校门:“师大人”和西北人民重要的文化象征
西北师范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967号,1958年学校划归甘肃省后修建了现存的校门,一直沿用至今。西北师大校门为砖混结构的四柱三间中西合璧式平顶建筑,整体坐南朝北,通面阔19.18米,通进深1.9米,占地面积31平方米,通高9.22米。大门平面呈扁平的“凸”字型,立面呈“山”字型,中间高,两侧低。平面与立面均为“三段式”构成,其中平面为“次—主—次”的次序,立面为“勒角—柱身—檐部”次序。
校门作为西北师范大学标志性建筑和重要节点,其从建筑功能上界定了城市公共空间和校园空间的界限,是西北师范大学重要的对外标识。同时,西北师范大学建校以来,为西北乃至全国各行各业,尤其是为西北教育事业输出了无数人才,校门作为学子们的共同回忆和精神寄托,是“师大人”和西北人民重要的文化象征,其在知识的记录和传播、文化精神的传承、社会凝聚力的产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价值。
陈媛霞告诉记者:“西北师范大学校门是甘肃教育发展历程的重要产物和历史见证,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肃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见证。同时,作为历史建筑,也是兰州市空间秩序和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兰州市重要城市地标。西北师范大学校门与行政一号楼、青年教师2号公寓、水塔等其他历史建筑共同构成了西北师范大学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群,支撑和承载着师大‘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的校训精神。另外,其与望远墩烽火台遗址、沙井驿驿站遗址、上洼遗址等古遗址和国营长风机器厂旧址、国营万里机电总厂旧址、国营新兰仪表厂旧址、兰州机床厂旧址等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共同支撑和承载着安宁区厚重的历史文化。”
张一悟故居及墓:见证革命征程、缅怀革命英烈
张一悟故居位于榆中县城关镇北关村一社一号,院落坐西朝东,平面呈矩形,四周为院墙,门开东南角。院落长约28米,总宽21米,占地面积468平方米。故居始建于清末,几经维修,现仅存北厢房8间,系土木结构建筑,面阔21米,进深3米,建筑面积63平方米。张一悟故居是张一悟幼年成长的地方,也是见证张一悟在甘肃开展革命工作的历史纪念地,对开辟红色旅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价值。2004年12月8日被榆中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一悟墓位于榆中县城关镇兴隆山西山山麓,修建于1951年,坐西朝东。墓碑及墓冢所占地形近似圆形,直径约10.6米,占地面积为88平方米,整座墓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庄严肃穆。2001年被榆中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张一悟墓室榆中县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年对游客开放参观瞻仰。
张一悟故居始建于清末,有着百年的历史,见证了张一悟在甘肃地区进行革命事业,为甘肃党组织的建设、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在甘肃传播的历程,对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革命精神等具极高的历史价值。张一悟墓则是缅怀革命英烈、祭奠革命烈士、追思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同时对发展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张一悟墓与烈士陵园、张一悟故居、张一悟纪念馆、兰州战役纪念馆、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等共同构成了兰州地区近现代革命重要史迹,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未成年人教育、红色革命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文/图
- 2023-05-10《甘肃省住房公积金2022年年度报告》发布 全省住房公积金新开户职工14.2万人
- 2023-05-09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对新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拟推荐人选进行公示的公告
- 2023-05-06甘肃2023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笔试明举行 考试文具由考点统一配备
- 2023-04-28甘肃省相关职称评价条件标准已开始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