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原标题: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省治沙研究所徐先英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中国甘肃网1月22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19日上午在北京召开,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为把莫高窟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真实、完整地留给子孙后代,敦煌研究院几代人不忘初心、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全力以赴加强文物保护。从早期的积沙清理、壁画修复,到崖体抢险加固、环境综合治理,再到多场耦合实验保护研究、数字化技术综合保护管理体系……随着时代变迁,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在不断升级完善保护方法、技术、手段、体系,使敦煌石窟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立足敦煌、面向全国、着眼丝绸之路沿线、放眼世界,不断延伸保护范围和领域,抢救了近20省区300项濒危遗产。
首次建立我国古代壁画保护的科学方法,攻克古代壁画起甲回贴、酥碱脱盐、空鼓灌浆等修复难题;攻克干旱环境土遗址结构失稳、表层劣化加固瓶颈,形成我国自主研发的保护成套技术和实践范式……在实施莫高窟壁画保护工程,西藏三大重点文物布达拉宫、萨迦寺、罗布林卡壁画保护修复工程,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遗址抢险加固工程等工程的过程中,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先后攻克诸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壁画塑像、土遗址、石窟寺等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套关键技术和实践路径。
此外,在文物保护重大装备制造、重大发明创造等领域取得成果:研发了我国首座考古发掘现场移动实验室,有效破解了考古发掘现场出土文物快速劣化、消失的世界难题;建成了文化遗产领域唯一的全气候大型物理仿真模拟平台——多场耦合实验室,破解了岩土质文物长时序劣化过程再现难题和尺寸效应瓶颈;打造了全球首个基于风险理论的丝路遗产监测预警体系,成功实现丝路沿线多处文化遗产的可视化监测。
本报兰州1月19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洪文泉)今天上午,“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徐先英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徐先英,博士,二级研究员,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理事,甘肃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甘肃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甘肃省领军人才(一层次)获得者。从1985年参加工作到2023年7月到龄退休,徐先英在甘肃省治沙研究所里一干就是一辈子,用青春守护绿水青山,用科技阻挡风沙的脚步。39年来,他主持完成科研项目30多项,多次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授权专利22项,出版发表论文专著百余篇,成功筛选出抗逆性沙地造林树种4个,研发防风固沙技术与模式17项,研制新型治沙装备90多台(套),在全国沙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 2024-01-22甘肃体育事业迈上发展“快车道” 去年参与全民健身人数超900万
- 2024-01-22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质效提升
- 2024-01-22全力以赴抓经济 千方百计促发展 去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4%
- 2024-01-19甘肃省政协在榆中县开展“迎新春 送文化 树新风 共建和美乡村”活动 庄国泰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