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群众满意的法治“答卷”——武威市法治建设工作综述
原标题:一份群众满意的法治“答卷”
——武威市法治建设工作综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这是一张令人鼓舞的成绩单——2020年1月,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委托省统计局,对全省各市州2019年度法治建设工作开展了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武威市位列榜首。
除此之外,武威市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法治宣传专项工作组办公室被全国普法办评为“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凉州区被评为先进县区,“1234”天祝法治扶贫工作模式在全省推广。
法治建设既是谱写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新篇章的重要内容,更是重要保障与支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武威市委扛牢扛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坚持依法决策、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法治之光引领社会有序前进
武威市天祝县东坪乡大麦村三组的张德儿家去年种的土豆丰收了。
出售土豆时,文化程度不高的张德儿却对销售合同格外在意。他告诉记者,由于不懂法,前年卖土豆用“口头协议”,导致产生纠纷无法维权,要不是民警帮忙要回2万元的土豆款,真的是“颗粒无收”了。如今,像张德儿这样懂法、用法的群众在天祝县越来越多。
“小事儿连民心”,法治建设是否有成效,群众最有发言权。天祝县打柴沟镇石板沟村的老孔就意识到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原来,老孔和来收购笋子的湖南老板签订了收购合同并收了定金。没过几天,眼见笋子价格上涨的老孔选择了毁约。双方争执不下闹到了派出所,派出所认真查看合同后,认为合同有效。经过派出所民警几番调解,双方就笋子收购事宜达成和解。老孔表示,虽然少收入几千元,但让他深受教育,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守法诚信。
近年来,武威市法治建设蹄疾步稳、有序展开。武威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确定将必要性、可行性、合规性论证作为重大项目决策的前置程序。武威市委常委会会议先后29次研究法治工作,武威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法8次。武威市政府每次召开常务会议前,必备环节是集体学法。相关负责同志说,常务会议已经建立“学法一刻”制度,专题学法18次。
同时,武威市委把法治政府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实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抓、各部门行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法治建设新格局。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法治建设让群众满意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依法行政能力强不强。
为此,武威市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完善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实施细则,严格遵守重大行政决策五大法定程序,坚持主要领导末位表态制,推进决策依法科学民主。重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政府部门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通网上申请类行政权力事项991项,可在线受理率与在线申报率100%,在线申报量、在线申报率均居全省前列。推进“四办”改革,编制公布“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964项,88%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4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即来即办”。
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武威市先后梳理编制标准化政务服务事项3194项,通过中国政务服务平台质检审核2941项,占92.08%,实现同一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国家、省、市、县“四级四通”。深入推进执法体制改革。按照机构改革要求,依法厘清权责,制定调整58个部门(单位)的“三定”规定,公布权责清单,确认权力事项4422项、责任事项30462项、追责情形39261项。
同时,武威市严格按照《立法法》规定,用足用活地方立法权限,紧紧围绕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民生保障、历史文化保护、节水型社会建设等领域,遵循小切口、易操作、能管用的原则,调研储备立法建议15件。《武威市防沙治沙条例》《武威市城区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工作规定》等法规规章的颁布施行为依法行政提供了有力支撑。
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公平的政策环境是民营企业关注的焦点。
为此,武威市坚持“六个一视同仁”,推行“不来即享”政策兑现机制,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实施《武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项目审批和管理改革工作的意见》,简化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全面落实非涉密投资项目在线并联审批,平台办理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事项629项。
同时,出台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加快全域旅游项目建设“黄金21条”等政策措施。全面升级办税服务举措,全市新增减税4.6亿元。清理偿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29亿多元。
主动提供司法保护服务,出台《武威市政法机关服务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政法机关司法保障和服务职能,依法、平等、全面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武威市中级人民法院为困难诉讼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833.3万元,发放司法救助资金292.6万元。武威市检察院制定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十条措施”,组织开展“维护民企权益、优化营商环境”“千人进万企”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活动,走访企业1008家。武威市公安局制定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二十条工作措施,确定292名民警担任“护航警官”。
截至2019年底,武威市非公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16595户,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相关新闻
- 2020-09-11河西走廊第十届有机葡萄美酒节将在武威举办
- 2020-07-24拉开架势兴产业——武威天祝县发展特色农业综述
- 2020-07-07武威:着力做好农业产业发展大文章
- 2020-07-06绿洲崛起新家园——武威古浪县富民新村移民搬迁脱贫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