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走西部特色歌剧之路 甘肃歌剧芳华八十载
原标题:坚持走西部特色歌剧之路 甘肃歌剧芳华八十载
《呼儿嘿哟》剧照
歌剧《并不遥远的胡麻岭》剧照
歌剧,被誉为“音乐艺术皇冠上的明珠”。从1939年抗日烽火中的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七七剧社”,到如今已拥有80多年红色基因的红色院团,甘肃省歌剧院始终扎根西部沃土,坚持走西部特色的中国歌剧之路,让这颗西部歌剧明珠在新时代迸发出了璀璨的光芒。
从新中国成立到二十一世纪前,甘肃省歌剧院坚持民族歌剧的发展道路,《向阳川》《马五哥与尕豆妹》《咫尺天涯》《红雪》等一批经典歌剧作品,记录着甘肃歌剧的“荣光”。
新世纪以来,歌剧人不断开掘甘肃这座文艺富矿,在坚定民族歌剧创作方向的同时,融入和吸收西洋歌剧元素,以《貂蝉》为代表的一批原创歌剧作品,为甘肃歌剧舞台赋予了新的“色彩”。2018年以来,甘肃省歌剧院更是加大力度抓剧目创作,交响曲《永远的绿洲——河西走廊》、音乐合唱作品《花儿是咱心里的话》《“两弹一星”组歌——江山民心》等一批具有鲜明西部特色的作品不断涌现。
2022年,对于甘肃歌剧人来说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
集结甘肃省歌剧院原创团队、反映南梁烽火的原创红色歌剧《呼儿嘿哟》正式首演。“几十年来,我们扎根在甘肃这片土地,创作了很多极具本土地域特色和红色基因的作品。甘肃省歌剧院作为一支从陇东这片红色热土上走出来的文艺院团,82年后,我们用潜心创作的艺术作品、用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真实故事,回望南梁根脉,赓续红色血脉。这也是我们的创作初衷。”甘肃省歌剧院院长李天圣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并不遥远的胡麻岭》,目前也已经排练完成即将搬上舞台,这部剧被相关专家称之为“当代的青春之歌”,我们希望以此致敬当代工匠精神,同时也激励新一代的歌剧院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揭开甘肃歌剧发展的新篇章。
八十年芳华之路 创作初心不改
作为国内成立时间最早的歌剧院团,甘肃省歌剧院是在战火纷飞年代诞生的红色院团,其前身是成立于1939年的“七七剧社”,1954年改称“甘肃省歌剧团”,2001年改团建院更名“甘肃省歌剧院”。八十年来,甘肃省歌剧院扎根西北,在高原沃土中汲取养分,探索民族歌剧前沿,先后创作演出《向阳川》《马五哥与尕豆妹》《咫尺天涯》《牡丹月里来》《红雪》等经典之作,给几代观众留下深刻记忆,并多次进京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进入新世纪,甘肃省歌剧院创作领域更加广泛,先后创排了大型乐舞《敦煌韵》、音乐剧《花儿与少年》、歌剧《貂蝉》、交响合唱《梦回敦煌》、交响曲《永远的绿洲——河西走廊》一批优秀作品。“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的作品反映的大都是甘肃地域的内容,音乐创作也是西北音乐元素为底色,尤其是传唱于西北的花儿被广泛使用。从上世纪50年代的歌剧《月亮湾》到新世纪的音乐剧《花儿与少年》,在多部歌剧作品的创作中,都可以听到花儿的色彩和基调。”李天圣说,歌剧《貂蝉》,作为民族歌剧和西洋歌剧融合的成功探索,在音乐创作中也大量吸收了西北秦腔等音乐元素。
在甘肃省歌剧院成立80周年大会上,我省相关戏剧专家如此评价,“过去的八十年,甘肃省歌剧院始终扎根中国西部沃土,创作出了一部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舞台艺术作品,在新中国歌剧发展中铭刻了深深的烙印,也在甘肃的舞台艺术领域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毋庸置疑,80年的历程,为甘肃歌剧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新时代的歌剧人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2022年,原创红色歌剧《呼儿嘿哟》,吹响了甘肃歌剧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号角。
在陇东这片厚重的红色热土上,流传着众多脍炙人口的陇东民歌,《军民大生产》《绣金匾》等歌曲曾享誉大江南北。“呼儿嘿哟”是每一首民歌的语气助词,也是这片红色热土上特有的号子声。在首演的舞台上,演员们以饱满充沛的激情深情回望南梁热土,同时展示出了西部特色歌剧的无穷魅力。该剧导演、中央歌剧院原艺委会主任、著名文艺评论家蒋力也被甘肃歌剧院人的坚持和努力所感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特定的地域一定有其特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色彩。十几年前我就说过,西北的歌剧院团,一定要树立西部歌剧的艺术风格,红色歌剧《呼儿嘿哟》就很具有典型性。甘肃省歌剧院历史上一直是在这样做的,还可以继续做下去。”
与此同时,两部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项目,歌剧《不遥远的胡麻岭》和音乐剧《风花雪月》正在密集排练中。尽管由于疫情原因,从2019年开始先后启动的三个剧目,被迫挤在了2022年一年里,但甘肃歌剧人在剧目排练过程中力求精益求精。兰渝铁路的胡麻岭隧道工程,曾被称为“世界工程难题”,铁路建设者们以当代愚公精神、大国工匠精神,历时8年攻坚克难,完成了世界铁路建设史的奇迹,歌剧《不遥远的胡麻岭》正是以此为蓝本创作的。
而音乐剧《风花雪月》则是讲述著名词作家阎肃人生的故事。《风花雪月》作为2022年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由甘肃省歌剧院与甘肃绝色敦煌之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璀璨聚星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这部剧目的演员班底全部是甘肃省歌剧院的演员。甘肃省歌剧院副院长董青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讲,《风花雪月》也是我们在坚持走西部特色的中国歌剧之路的同时,与东部产业文化融合、打造精品剧目的创新和探索。”
以作品为支撑 培养歌剧人才
戏曲艺术是“角儿”的艺术,艺术能否繁荣发展的关键在“人”。而歌剧被称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它更是集中了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的表演形式。甘肃省歌剧院始终坚持“出戏出人”的路子,通过剧目来培养和锻炼歌剧艺术人才,目前除了作曲仍是创作短板外,已经培养了一支拥有编剧、导演、舞美、演员的本土原创队伍。
《呼儿嘿哟》从编剧、舞美到演员都来自甘肃省歌剧院;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并不遥远的胡麻岭》的创作班底也完全是“甘肃制造”,除导演、指挥和作曲,其他的主创人员和演职人员均由甘肃省歌剧院扛鼎。“邀请国内一流人员加盟剧组,也是我们请进来培养队伍的一种方式。”李天圣说,“我们还经常邀请包括国内著名的歌剧导演和指挥等加盟剧组,培养本土歌剧人才。”与此同时,甘肃省歌剧院还输送各类艺术人才前往天津歌舞剧院、山东歌舞剧院等兄弟院团学习取经,并且积极发现和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及时补充“新鲜血液”。
随着人才培养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优秀青年人员在我省文艺舞台上崭露头角。该院优秀青年演员孙中伟入选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常雅琼 、熊晖、马霞、王文婕、任曼慈、王璐先后入选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名单。
11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王文婕坚毅不认输的性格,2019年部队改制,有着过硬的专业能力和深爱着歌唱专业的王文婕,走进了甘肃省歌剧院的大门,经过几年的历练,王文婕已在甘肃歌剧舞台上迅速成长起来,在歌剧《呼儿嘿哟》中饰演女一号“梁叶子”。王文婕说,这是我的第一部歌剧作品,出演梁叶子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揣摩角色,从表演、身段细抠人物……首演当天,观众的掌声给王文婕吃了一颗“定心丸”。王文婕坦言,“梁叶子”是她在歌剧舞台上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新时代,新征程。在坚持走西部特色歌剧之路的道路上,甘肃歌剧人仍然在探索中前行。“甘肃省歌剧院几十年来一直扎根在西北,在创作道路上需要进行探索,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但坚持走西部特色的中国歌剧之路,是甘肃歌剧的立足之本。”李天圣说,我们下一步的创作方向仍然是对甘肃优秀历史文化,对丝绸之路历史人物和民风民俗继续深度挖掘,坚定文化自信,努力用歌剧艺术讲好甘肃故事、唱响“丝路新传奇”。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平丽艳 纪敏
- 2022-10-12聚人才之力 助科技创新——甘肃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综述
- 2022-10-12回望非凡十年 见证伟大变革——甘肃元素精彩亮相“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 2022-10-12【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党的二十大】树牢生态理念 建设美丽甘肃
- 2022-10-12【二十大代表风采】於若飞:用专业救援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