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甘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陇原实践厅局(部门)探索 坚持绿色发展 描绘美丽甘肃新画卷
我省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持续巩固并优化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今年上半年,我省在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绿色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在此过程中,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深度融合,特别是探索性建立了全省碳排放交易市场,为重大项目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精准施策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斐然
《甘肃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印发,标志着蓝天保卫战进入了新阶段。钢铁、水泥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加速推进,石化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初见成效,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的超低排放改造稳步推进,施工场地的“六个百分之百”抑尘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细颗粒物(PM2.5)浓度同比下降3.3%,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同比下降9.1%,全省优良天数比率83%,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
每月一次的水环境质量形势分析会,如同警钟长鸣,督促各市州严格落实“查、测、溯、治”措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城市黑臭水体水质交叉监测的开展,重要水体藻类水华现象的排摸,让我省的水体更加清澈。今年上半年,全省7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70个断面水质达到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为94.6%,剔除本底影响后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为0。
此外,我省还进一步推进实施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重大工程项目,严格土壤、地下水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管理和优先监管清单地块污染管控,优化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开展全国“十五五”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试点,完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类项目成果集成,推动地下水环境分区管理、分级防治,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查整改专项行动。
生态优先
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祁连山生态保护常态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让这座“冰源水库”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2023年度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工作的顺利完成,2024年度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的开展,以及祁连山典型生态保护修复区域生态状况综合评估的完成,都标志着祁连山生态保护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黄河流域污染防治的深入推进,让母亲河焕发了新的生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的开展,让黄河流域的5607个入河排污口中,已有4918个完成整治,整治完成率高达87.71%。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的整治成效持续巩固,尾矿库、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隐患的常态化排查治理也在有序推进。
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意见的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甘肃片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评估的开展,以及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系列宣传活动的举办,让我省的生态环境更加和谐。
绿色发展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省始终坚持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为引领。服务保障重大项目环评审批的“一对一”精准服务,让项目得以依法依规快速落地建设。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审批环评项目804个,涉及投资2200.63亿元;在300个省列重大建设项目中,已有199个完成环评审批,完成率高达66.3%,涉及年度投资额1629.1亿元。
资金项目的积极争取,为我省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央专项资金的争取、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的推进、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的建立,为甘肃的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全省绿色环保产业链招商引资推介会的成功举办,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签约合同项目13个,协议总额高达262.07亿元。
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措施的落实,碳排放指标管理的强化,重点碳排放企业核查与履约的开展,为甘肃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白银、酒泉等市及园区成功入选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未来,我省将精准把握发展与保护、攻坚与协同、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双碳”承诺与自主行动之间的平衡,加速推进美丽甘肃建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促进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转型升级,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双碳”目标的深度融合,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汪蛟)
- 2024-08-15上半年甘肃省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97万人
- 2024-08-15质效齐升 跑出加速度——甘肃省农业农村工作“期中成绩单”解读
- 2024-08-15第三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甘肃省级选拔赛收官
- 2024-08-14“效能税务”助力高效办成一件事 ——甘肃省税务局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报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