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政务 >> 市州链接

共建幸福美好新家园——庆阳市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22-10-20 09:07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原标题:共建幸福美好新家园

  ——庆阳市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通讯员 魏博庆

  金秋时节,漫步庆阳城区,干净整洁的街面、规范有序的交通、功能完备的设施、优美雅致的环境,以及各种各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庆阳大地分外美丽。

  形象提升的背后是庆阳市坚持不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果。庆阳市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建设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打造城市名片的龙头工程、保障改善民生的惠民工程、提高市民素质的载体工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攻难点,奋力打造独具特色、宜居宜业的魅力之城。

  见实效

  今年,庆阳市各单位考核指标中多了一项内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情况。为了把写在纸上的指标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变成提升城市品质的“一砖一瓦”,庆阳市联合西峰区创城办公室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治理、城乡环境面貌等重点内容,对全市40多类1000多个测评点位和65个责任单位进行了“验收”,并采取现场交办、限时督办、定期通报等方式,加快将创城行动变成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具体成效。

  目前,庆阳市市区联合督查组已开展联合督查8轮,督查责任单位65个、考察点位600多个,发现各类问题532条;庆阳市创城办印发督查通报2期、督办函8期,运转通报工作台账8次,整改反馈问题426条,有力推动了一大批顽疾有效解决。

  为全面靠实创城责任、提高创城实效,庆阳市制定出台《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助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周督查、周反馈、周调度、周整改”长效工作机制,明确西峰区主体责任,成立8个市直有关部门牵头的专项工作推进组,形成了“市上牵头抓总、区上主抓落实、部门协作配合、全民共创共建”的强大合力。

  强“配置”

  今年,庆阳市扎实开展“一难两乱”问题整治,畅通城市主动脉,新建临时停车场12处共1500多个停车泊位,有效盘活城区可利用的地下停车位空置资源近1.1万个,并抽调交警、城管联合执法,严厉整治交通顽疾,城区交通秩序更加有序。

  庆阳市启动城市更新行动,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目标,启动实施秦霸岭市场、西郊蔬菜市场2个片区改造更新项目,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提质改造,截至目前,创城“主战场”西峰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1个,共涉及128个小区,已改造完成74个小区,其余54个小区正在紧张施工。

  西峰区秦剧团老家属院建于1988年,院子内道路破烂,部分屋面还出现漏水现象,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如今,小区经过改造,新建了混凝土院坪,安装了路灯、监控设施,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秦剧团老家属院居民闫巧凤开心地说。

  对标改善城市生活环境,西峰区打通“断头路”3条,新建市政路6条,建成人行过街天桥3座,实施了北部门户区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工程,城区交通路网进一步完善;新建公园3个,建成20处点状绿地,完成高速出入口等7个区块绿化提质改造,更好地满足了群众“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愿景;分批分次精细整治背街巷道77条,打造示范巷道13个,城乡宜居度明显提升。“出行有方便快捷的飞机高铁,游玩有绿意盎然的公园广场,购物有众多商业综合体,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了。”庆阳市民郭靖说。

  重示范

  在庆阳,无论是飞机场、高铁站、汽车站,还是公园、小区、购物广场,随处可见宣传标语、漫画、图片和视频展播。通过大范围、高频次开展各类文明宣传,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深入实施“人知人晓”“人信人守”工程,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庆阳好人、“文明家庭”推选和创评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市民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是引领社会新风尚的重要载体。庆阳市积极动员城区10万余名志愿者、400多支志愿服务队、600多个学雷锋服务岗,结合创城重点工作,策划开展“做文明有礼西峰人”风尚培育活动520多场(次),开展“聚力文明实践·创建文明城市”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400多场(次),开展“永远跟党走”等教育实践活动310余场(次),受教育人群6.7万人次,“志愿红”已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庆阳市广泛开展“童心向党”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阵地建设,加大网络环境、出版物市场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全市主流媒体开设创城“曝光台”等专题专栏,广泛发布创城典型案例等,持续发布系列微海报、微视频,目前累计发布创城图文视频2700多篇(幅、条),“文明城市我创建、城市文明我参与”的氛围愈加浓厚。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